【摘要】
研究背景:导管消融术是一种非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,在此治疗过程中,华法林需在术前撤出,以避免手术出血的风险。在紧急情况下,可以静脉注射维生素K2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活性。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群体药代动力学/药效学建模,并探讨维生素K2对围导管消融手术期华法林抗凝活性的影响。
研究方法: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程序NONMEM对100例患者的579个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进行分析。采用1室模型研究华法林和维生素K2的药代动力学,采用间接反应模型研究血浆浓度与华法林和维生素K2药效学的关系。由于没有华法林和维生素K2的血浆浓度数据,因此使用3个实际可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同时估计1个药代动力学参数和5个药代动力学参数。
研究结果:我们获得的群体参数不仅成功地解释了观察到的INR值,而且还表明肾功能减退患者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增加。使用这些参数的模拟结果表明,在导管消融当天,维生素K2的剂量超过20毫克会导致INR的轻微剂量依赖性降低,并且在华法林重新启动后,INR升高发生延迟。
研究结论: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药代动力学/药效学模型来解释导管消融过程中的回顾性INR数据。模拟研究表明,维生素K2应谨慎使用,在导管消融术前不需要超过20毫克。
【出处】PubMed